时间:2013-11-15
九华山-九华圣境
中国宗教名山很多,简直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佛教名山就有二百二十二座,道教名山也有一百零一座,不过最著名的四大道教名山是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和齐云山,而佛教四大名山则是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四大名山之中,香火最旺的就是九华山,素有“香火之盛甲天下”的说法,而且,寺庙最多、僧人最多,真身菩萨最多的也当属九华山,从而决定了九华山在四大佛教名山的特殊地位。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距离合肥大约220公里,景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境内有九十九座山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为黄山支脉,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也被称为“一庄一河十四山”的避暑胜地之一,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唐开元年间(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唐朝,苦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因其生前和圆寂后,金乔觉大师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就是地藏菩萨所许,在地藏王菩萨的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明清时九华山达到鼎盛时期。
九华山在汉时叫做陵阳山,因为其有九座山峰,故在南朝时称为九子山。后来为何改成九华山呢?这不得不提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很多文人墨客都游历过九华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山,睹九峰俊美,犹如莲花,触景生情,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一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为“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定名诗篇。
九华山是寺庙最多的佛教名山,据传在其鼎盛时的清代,山上寺庙多达三百六十余座,僧尼有4000人左右。现在九华山有九十九座寺庙,实际上开放的寺庙也有九十三座,其中国家重点寺庙九座,省级重点寺庙三十座,佛像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在上九华山的路上,远远就看见一座杏黄色的墙院,它就是甘露寺,也是我们在九华山看到第一座寺庙,可惜时间有限,我们的汽车未能在此停留,未能拍下甘露寺,不过如此之多的寺庙,要一一拍下,估计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我们去的第一站就是九华山的开山之寺--化城寺,化城寺现在也是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几乎所有的游客必到此地。门前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与寺庙之间是一个很大的水池--放生池,池内有许多放生的金鱼和乌龟。相传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来此,最早建了一个庵堂,后来寺额曰“化城”,金乔觉99岁圆寂后,化城寺被辟为地藏道场。后多次被扩建、修缮,主持还被朝廷赐以紫衣,化城寺遂成为“九华诸寺之冠”,成为总丛林。
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年)三次降旨派遣内待来九华山的化城寺进香、赐银并赐额“九华圣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赐御书匾额“芬陀普教”悬挂于化城寺中。后来,化城寺曾经又多次被毁坏,1981年寺院重修,全寺面积三千五百平方米,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展出馆藏文物一千八百余件。
九华山最大的景区就是九华街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也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这里寺庙比较集中,而且商铺林立,僧俗共处,街道上除了熙熙融融的游客之外,随处可见行走的僧人。我们这次到九华山游览,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也就是九华街景区。从化城寺出来,穿过九华街道,这里是餐馆、宾馆和商店最聚集的地方,很多香客在此购买法器和香烛,游人在此吃饭住宿。
走过街道,就看到了一座杏黄色的小庙,当时以为是和尚庙,走近一看却是一座庵堂。寺庙门匾上写着龙庵,本是一个清代的民居建筑,与街市相离不远,现在是一座尼姑庵。在九华山的众多寺庙中,这是我第一个看到的尼姑庵。据说以前九华山的僧人都是丛林制,由化城寺总丛林统一号令,过着集体的僧侣生活,妇女禁止进入九华街,到了民国初年,禁令才慢慢失效,妇女才得以进入九华街,于是九华山才有了比丘尼和尼姑庵。
向导带领我们开始上山,但见山坡石阶的两旁全是寺庙,刚一上去,又看到一个尼姑庵--净土庵,看来九华山的庵堂还真不少。在路上,向导跟我们说,前面庵堂的一个年长的比丘尼很有法力,据说看相算命也十分灵验,还讲述了有人在此算命的种种传说故事,并打算带我们前去看看。
到了一座白色的庵堂,大家都随着向导进去庵堂,看望那位年长的老尼,有些游客也借机想去看看相、算算命,因为我在外忙着拍照,就没进入庵堂。据说在九华山,最有名的是大师的真身,不仅有和尚的真身,也有比丘尼的真身,1999年1月,九华山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的真身,后来下午的时候,向导也带我们前去瞻仰了真身。
一路都是沿着石阶向上走上山,沿途全都是寺庙,刚开始我还打算数数,到底是否有99座,后来确实太多了,而且景区太大,我们根本无法走完,于是放弃了统计寺庙的想法。在去瞻仰肉身殿的半山腰,见到一个类似山门的建筑,上面写着“正天门”,据说也叫做“灵官殿”,东临十王殿,大约120平方米,是一个清代末期的建筑物。
在上山的石阶上,左中右刻有不同的图案,左右都是向外的伸展的花瓣,中间是一朵莲花,传说走左边是升官,右边是发财,走中间则是保平安。虽然只是传说,不过确实有人很信,我专门试验了一下,我从正中间走上去,在我走到石阶的半中间的时候,迎面上来一人,也是走在中间,要是平时,我会早早让开。这时,我故意一直走过去,并不避让,没想到那人果真坚定不移地走上来,也坚决不避让,最后一刻,我才躲开一边,让其通过。对于看淡名利的佛教来说,还谈什么升官发财之类,显得十分可笑,不过,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却深信不疑,在这些地方显得如此的执着,佛教的看空看透并不容易。
上得石阶,抬头就看到一座高大的寺庙,上面写着“月身宝殿”,就是俗称“肉身殿”,因为佛教吃斋,所以凡是“肉”字通假为“月”字,但是仍然念“肉”。“肉身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位于九华街西神光岭头,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于是众僧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立于山岭之巅的肉身宝殿,在殿南北两侧寺宇的拱卫之下,成万萼护苞群龙攫珠之势,益发显得古朴庄严、重辉异彩,历来为佛教圣地九华山最神圣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诞辰,更是人潮涌动,香火鼎盛。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地藏生前的大愿,也写在塔北门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横匾,写的是地藏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书写的。据佛经记载,夏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肉身殿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七天(夏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日),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良缘。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化城寺为四进院落式建筑,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天王殿,第三进为大雄宝殿,第四进为三层藏经楼。殿宇门楣以上为水纹格棂,殿梁上,原悬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和清康熙、乾隆皇帝题赐匾额,在十年动乱中被烧为灰烬。化城寺教主很有特色,屋檐木梁之上都是雕梁画栋,光线从天井照射进来,因为化城寺多次被钦赐,顾龙也很多,大藻井的八角部共雕饰八条飞龙,加藻井顶端一条矫龙和珠球,组成“九龙戏球”。九条缠绕交错的游龙,首尾相顾,龙头伸向正中的一颗明蛛。游龙生动多姿,明珠光焰四射。
化城寺也是九华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之一,游人和香客络绎不绝,香炉上铸铁飞龙上堆积一层厚厚的香灰,从此可以看出化城寺香火之旺。殿内有一副“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的楹联。佛像的造型,虽形状各异,从未有两手下垂的造型,楹联对仗工整,通俗易懂,祈求佛的法力使人心公平。我们去的时候,看到很多在寺庙里现场捐善款,有僧人人立即将捐款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并送一本经书。
纵观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可以划分成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期;唐后期至五代衰微期;宋元为发展期;明清为鼎盛期。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在那时,九华山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余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中午时分,我们在九华街景区的一家斋菜馆吃了午饭,虽然全是豆制品、香菇木耳之类的素菜,不过菜肴制作十分精美,相比起我们在其他斋菜馆吃的斋菜要好很多,吃过午饭,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往百岁宫缆车站,乘坐缆车上山,去参观百岁宫。由于不是周末,所以排队的游客不多,缆车很快就到了,几分钟就上了山顶。
一出缆车站,便到了一个观景平台,看到横山绵延,据说这就是花台景区,向导说仔细看看眼前的这一山脉,中间一段就是一个卧佛,刚开始怎么看都不觉得像,以为是故意引发游客想象,顾有此言,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不过这里的景色却是是最好,前面我们一直看到的都是寺庙,有点审美疲劳了,突然看到自然景观,觉得非常赏心悦目,很多游客忙不停地拍照留念。
我也拍了一张眼前卧佛山的照片,突然想到将相机竖起来看看,是否真的像佛,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像一个佛像,额头、睫毛、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喉结,都是十分清晰,佛像面貌庄严端正。在我拿着相机看照片的时候,引得许多游客过来围观,大家说这样看确实很像卧佛。于是,大家又是一阵子狂拍,按照我相机上看到的卧佛角度拍了许多。
从百岁宫缆车站继续向前,只有一条道,就是通向百岁宫的,向导说这条路上经常有野生的猴子出现,这条路是沿着山崖修建的,所以要我们注意安全。可惜走了半天,没发现一只猴子。这时,倒是看见一座白色的院墙,青砖瓦的庙宇,明显不同山下的寺庙,走近一看,原来是“飞来观音殿”。
继续往前,看见了一个水塘,在山顶上看到,这个水塘,确实令人惊奇。水池呈半月形,十分纯净,也有金鱼和乌龟,感觉像是一个放生池,水池的外面便是悬崖峭壁。透过水池边上的石栏,看到的自然的山景,山下还有很多寺庙,走到水池的顶端便是百岁宫的侧门。
百岁宫位于九华山摩空岭(又名“插霄峰”)上。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供无瑕禅师肉身。据寺前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河北宛平僧海玉和尚,号“无瑕禅师”,由五台山云游至九华山,见此地九峰如莲,便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布道,名“摘星庵”。无瑕在此,长年以野果为食,不食烟火熟食,并用舌血和金粉,费时二十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
与百岁宫相对的有一座很大殿堂,过去一看是一个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为宫殿式结构,正好建在悬崖峭壁之上,透过罗汉堂的窗户,看到是就是前面山花台景区的卧佛山。上了楼梯,走进罗汉堂,看到五百罗汉千姿百态,金碧辉煌。当时很想拍一张,但是因为很所寺庙规定禁止拍照,尽管无人,也不敢随便拍。走进罗汉堂里面,看到一个和尚在里面值守,于是试探着问了一下能否拍照,不料和尚答道,当然可以,不拍照如何弘扬佛法?这一回答让我十分佩服这位僧人的理解,大多数拍照不是为了纪念,就是在网络上发布,本身就是弘扬佛教的一种行为,除了国家保护的文物之外,是应该允许拍照的,可惜很多佛堂无论新旧,都一概不允许拍照。
走出罗汉堂之外,看到有一名年轻的和尚,站在尚未建好栏杆的悬崖边上,看着远山沉思,忍不住在远处偷偷拍了一张,不过还是觉得内心有愧,最后还是走过去告诉了他,并问他,我还要拍一张他的照片,不料这位年轻的和尚竟然答应,他说反正我看我的,你拍你的,没有关系的。短短几句让人肃然起敬。感觉这里的僧人似乎比其他的寺庙更和善,关键是真正有看空的感觉。本来出家人与世无争,对一切外界的东西,不会过于计较,不为所动,这才是真正的参悟到了。
拍完照片,我站在他的角度向远处看去,前方的山脉正好是那尊卧佛像,山下有一点建筑物,也像是寺庙。都集中在山下的深沟峡谷之中,在一片深绿色的山峦中显得格外遥远。如果是冬季下雪,眼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应该也是“九华十景”之一,可能是新辟的花台景区,据说还要坐花台索道,才能去到,遗憾的是时间有限这次不能前往。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以九华山为主体的周边地区西汉时概称陵阳山,山区范围很大,包括今青阳县、石台县、黄山市黄山区交界地带。
最美的景区应该是在天台寺,几乎所有的九华山最有代表性的照片,都是拍的天台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巅,坐北朝南,木石结构,全寺由3组民居式殿堂组成。该寺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台基,殿宇的底部架空,该寺是九华山最高的建筑,看照片十分壮观,可惜没时间前去,看来只有下次专门去一次了。
九华山确实太大,不是一天两天能走完的,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九华街景区的一部分。其实,九华山风景区还有甘露寺景区、莲花峰景区、南阳湾景区、大铜像景区、九子岩景区、狮子峰景区、转身洞景区、花台景区、天台景区、闵园景区等,都没能去到,估计全部下来一个星期都不会嫌多,看来还得再去一次,才能慢慢品味九华山的魅力。
下一次,第一个要去的是天台寺,拍摄雄踞群山之巅的古寺庙;下一次,想走完所有的景区;下一次,还想专门去九华山爬山,去寻访那些隐藏在莽莽山峦之中,那些尚未开发的古遗址,为那些古老的寺庙拍个纪念照;下一次,还想参加一次九华山的大型佛教活动,看看大师的肉身……,也许下一次承载着太多的愿望,要慢慢去九华山实现,九华山,那是一生中必须再去一次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所用图片除本站原创以及有确切来源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且均注明来源为资料图,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