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事迹>事件

事件

佛教圣地五台山

时间:2012-07-10

                                    

                                  寺庙的品格

                                           柳刃
 
    古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旅游业发展之初,有人戏称在中国的旅程安排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实际上,寺庙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佛教寺庙各具风格。或因高僧之大德名扬天下,或以建筑之独特雄居一方;或匠心之独运,以精美绝伦的艺术弘法于世间。如班禅之于扎什伦布寺,酥油花之于塔尔寺,武术之于少林寺,石窟之于炳灵寺。
    寺庙之中,多居高山之颠,依高山而又傍大水者,较为罕见。炳灵寺是为一例。炳灵意为“十万弥勒佛州”。若与名寺灵隐相比,灵隐之“灵”或在于其“隐”于西湖之侧,而炳灵之“灵”却在于其背山面水,大开大阖的石窟。面向滔滔黄河,于绝壁上刻凿出10万弥勒,且具具栩栩如生,此中灵气,此中韵味,非常人所能领悟。
    寺庙决不枯燥。如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带给人万般遐想,引得无数中外宾客不远万里,夜泊枫桥,只为亲耳聆听那千古绝响,了却平生心愿。又如青藏高原塔尔寺的酥油花,因当地的气候、环境、物产、文化而诞生,历经多少代艺僧的参悟研磨,确是鬼斧神工之物,令人叹为观止。
泉州开元寺不大,却是弘一大师圆寂处。大师一生极具传奇,诗文戏剧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晚年皈依佛门,大彻大悟。临终前,弘一大师在寺中血书“悲欣交集”。究竟悲在何处?欣从何来?如何“交集”?令后人回味无穷,成为永恒的话题。
    近日到河北赵县,在著名的赵州桥畔,造访近年来香火极盛的柏林禅寺。此寺原本残破,只遗半截辽代佛塔。如今规模日渐宏大,正在修建的万佛楼气势非凡,被称为亚洲之首。迎客的僧人却极为谦逊,据他介绍,有数十名佛学院的弟子正在寺中闭关修行,日阅经书6至7卷,为期3年,不出寺门半步。此种精神,或许正是柏林寺昌盛的根源?
    我曾到过一小庙——普汲寺,只有3个僧人。进山门前,忽发怪想:寺名起得有趣,会不会没有水吃?虽觉无礼,终忍不住好奇。进得庙来,但见法度森严,气象万千,并不在名寺之下。3位僧人中,两年少者精通英语和计算机,老者识得梵文。真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佛教之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繁峙县砂河镇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 、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又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数朝历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爷庙


   
五爷庙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五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五爷庙殿内
  五爷庙殿内下层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文殊骑狮,观音骑“朝天吼”,普贤骑象,塑像高大。塑工传神,着彩鲜艳。殿内下层左、右、后三壁,立有木制方格,格内或两排或三排放满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二层楼上正中悬有明万历年间铸的铜钟一口,较显通寺铜钟略小。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塑为员外的装束打扮。神话传说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当地的一名员外不卖予地片,后来员外的儿子把地片奉献出来,并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于上首,他的父亲立于下首。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五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楼上左、右、后三壁同样立有木制方格,内放小佛像,就连楼顶横梁上,也排放着小佛像,上下两层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文殊殿又名万佛阁。该寺即以这座佛像众多的万佛阁命名。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赵铁信在五台山与全国政协委员亲切交谈

 

 

 

 

 

 

 

 

 

 

 

 

 

                  五台山方丈妙江法师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办公室主任常伯坚与五台山高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