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事迹>事件

事件

少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未来

时间:2012-07-01

 

                     少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未来

 

                                                       赵铁信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有举世闻名、丰富迷人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千古传承、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光彩夺目、博大精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的甚至于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各民族优秀的中华儿女对全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任何时候都令我们骄傲和自豪。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活态的、传承的和不断丰富发展的。我们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生生不息,在每一朝代都有其强大无比的生命力,是因为薪火相传,代代兴旺,代代发展。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是靠一代代人创造的,也是靠一代代人传承和发展的。如果失去传承,中间一断代,也就濒危消亡了。如果只有传承,原样照搬,数千年一个模样,也不具有时代特征和风格流派,那么也就失去了其丰富多样性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自古以来,是靠家庭、家族、学校和社会,至今也是如此。而家庭、家族、学校和社会的传承,主要是靠培养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因为任何朝代、任何社会、任何家庭、家族的兴旺发达的后劲和希望都取决于少年儿童。古人说得好:“朝代兴看儿童;光景发看娃娃”,道理就在于此。这是一种战略眼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归根结底还得靠世世代代的少年儿童。每一个传承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要靠一代代人往下传承。我们常提到梨园世家,中医世家,科举家族, 百年老店、老字号等等,都是传宗接代、继往开来的。如京剧名家谭鑫培、谭富英、谭元寿,从其祖辈到现在的儿孙辈谭孝曾、谭正岩已整整七代传人了。谭家代代唱京戏,京剧无腔不学谭。谭家的京剧传承代代从少儿抓起,代代是少儿登台表演。
   明、清两朝的科举家庭、科举家族比比皆是。清代的宰相、山东诸城的刘墉家族,仅在清代就出了11名进士。刘墉的曾祖父是进士,祖父是进士,父亲是进士,他本人是进士,他儿子也是进士。一家五代,五进士,两宰相。清代安徽桐城县宰相张英、张廷玉家族从康熙初年,历经十代人,代代都有进士或举人。十代人中进士和举人共有71人。每一代获取科举功名者都未曾中断过,而且每一代人读书、科考都是少儿开始的。我们的儒家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我们的民间艺术更是如此,如剪纸、风筝、泥人张、皮影、木偶、雕刻、陶瓷等等无一不是代代传承,而其传承途径也多是代代从少儿开始的。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剪纸艺术家有很多人也是从少儿时开始学习和传承剪纸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要使非遗传万代,关键着眼下一代。要努力使每一代的少年儿童都成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这是每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和中老年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每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传承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外,其余的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化至少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这五大部分组成的。我们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优秀文化的母文化和根脉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我们的剪纸艺术已向联合国申遗成功,已进入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是弥足珍贵的。
   中国的剪纸艺术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剪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社会生活和传统艺术的沃土之中,为历朝历代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和传承发展。在民间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它创作最便捷、普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家喻户晓,妇孺皆爱。因此,可以看出,剪纸艺术传承性更强、更鲜明,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对剪纸这门古老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近些年来,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文化部门和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特别是对年事已高、有较大成就的杰出传承人的抢救保护取得显著成绩和效果。但是,对少儿这样一批批小传人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今天我们在扬中市举办以“少儿剪纸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此研讨活动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少儿剪纸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艺,更是传承一种文化。要让他们从小热爱民间文化,追求健康情趣,受到美育熏陶,提高艺术素养,使剪纸这门精美的艺术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灵之中。待他们长大后,也许成为剪纸艺术大师,也许成为剪纸艺术的杰出传承人,也许成为一个剪纸艺术的宣传者、建设者和推动者等等,其积极作用不可估量。
   少儿剪纸还可以开发大脑的智力,提高动手能力。因为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本领。少儿学知识、学文化、学艺术,接受能力最快,可塑性最强。要给他们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学习环境和传承途径。我认为,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即四位一体,应和谐统一,遥相呼应,每一方面的艺术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扬中丰裕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更有这方面的感触。
   一是家庭。家庭是少儿的启蒙环境,父母是少儿的第一任教师。做父母的应格外重视少儿的艺术教育。家长会剪纸的应亲手教少儿学习剪纸,不会和不懂剪纸的家长应主动请人来教,或送幼儿园、幼儿班学习。现在有些家长不重视本土文化,只重视外来文化,让少儿一味地学习外语、钢琴、小提琴,搞得孩子负担很大,泯灭了少儿的民间艺术情趣。对外来文化艺术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忘记了自家的精神家园。
   二是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应懂艺术,爱剪纸,对幼儿要善于进行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剪纸艺术教育,让幼儿们手拿一把小剪刀和一块红纸,萌发出天真烂漫的童稚艺术情趣。要引领幼儿们从小走进剪纸艺术的百花园地。
   三是学校。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十分重要。小学和初中应有剪纸教师,应设剪纸课,让剪纸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如果学校没有专职剪纸教师,也可在社会上聘任一些能搞教学的剪纸艺人。学校教育,老师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人才。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成绩就有多好。从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中国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童趣的飞翔—中国少儿剪纸展”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北京、山东和江苏扬中市的中小学普遍重视剪纸艺术,剪纸教师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获奖的少儿也最多,剪纸水平也最高。中小学教育对少儿的成长进步,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四是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大课堂。每个少儿也都离不开社会。我们各级文化部门、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文化工作者、各位精神文明的建设者,都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为广大少年儿童开辟学习剪纸的广阔道路,营造学习剪纸的良好环境,提供学习剪纸的艺术平台,如少儿剪纸展览、评奖活动、研讨活动、艺术培训等等,以培养其学习兴趣,鼓励其积极向上,支持其艺术教育,推动其艺术发展。像中国妇联这次举办的“‘六一’全国少儿剪纸展”活动和我们这一次在江苏扬中市举办的“首届全国少儿剪纸教学研讨会”都是健康有益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方式。我们还要呼吁社会各界都来重视少儿艺术教育,特别是少儿的剪纸教育等等。要让中华大地和全社会都成为少儿健康成长、艺术教育的广阔课堂。
   栽下少儿艺术常青树,迎来中华文化万年春。少儿剪纸、少儿艺术教育前景美好,战略意义重大。我们的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及社会各界都要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少儿的剪纸教学、艺术教育,努力培养好下一代,为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牢牢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可持续性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多做较大贡献。
                                                                       谢谢!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