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事迹>事件

事件

一座圣山,一群达人

时间:2012-01-12

                  一座圣山,一群达人

 

在滔滔淮河之滨、巍巍伏牛山脉的最东缘,有一座姿容秀逸的名山:山上原始植被遮天蔽目,奇峰异石妙趣横生,沟谷溪涧迤逦幽静,飞瀑流泉千折百回,茂林修竹如诗如画,整座山像一个挺拔伟岸的壮士,守望着辽阔的淮北大平原。
早在西周时期,籍出古吕(今新蔡县一带)的诸神之首姜子牙以桑梓之便登临此山,在这里留下了中国道学文化开山鼻祖的踪迹。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楚国凯觎中原、鲸吞弱小的战略重地,留下了绵延百里的七座石头方城(又称列城、为古代军事要塞只一种,也是古长城的雏形)。东汉时期,这里高士云集,香客如织,已是名高天下的道教圣地。
    唐代,以“谪仙”自诩、踪迹飘渺的大诗人李白,一生中多次莅临天中,酣游此山,与住修此山的白眉道人、道崖真人探讨道学真谛,切磋丸丹秘笈,留下了《赠僧崖公》等名篇,表达了对道中挚友的殷殷情愫和“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的饮者之风,也倾吐了诗人盼望再临此山的真诚愿望。唐诗人元稹、刘长卿、袁郊、齐己等也分别留下了吟咏此山的诗笺。唐初名将尉迟恭奉命视察北泉寺及此山其它庙观建设情况时,亲手植下的数棵龙柏至今虬劲依然。
    唐中叶,节度使李希烈拥兵自重,割据淮西。德高望重的大书法家、政治家、四朝重臣颜真卿只身勇闯虎穴,赴蔡州(治所在今驻马店市汝南县)宣抚李希烈部,被叛贼溢死在北泉寺银杏树下,给这座山峰、这方寺庙注入一股凛凛浩气、熠熠光华,千百年来引得无数人的凭吊和兴叹。
    宋代,处于哺乳期的皇子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患上了一种整日哭啼不体的怪病,无人可医。朝廷万般无奈,只好发出皇榜,延揽能士。一位来自此山、游方京都、法名浮云子的道士揭下皇榜,举手之间治好了赵佶的怪病,并留下了“复化金龙入宫门,一江愁怨当无存;太平圣主才华显,直达北地定乾坤”的偈语。为此,宋皇室曾三次给此山山神加冕一一一封崇仁侯,再封仁勇公,三封嘉济王;宋徽宗为此山玄都宫亲题“灵应”二字。很久以后,人们终于悟出道士浮云子偈语的真义一一宋徽宗乃南唐后主李煜魂灵附体,既有龙门社稷之福,风流超逸之才,亦有北地做囚之运者也。
    北宋神宗年间,年逾花甲的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对汴梁官场心灰意冷,对天中山水情有独钟,以知事之职在蔡州(治所在今驻马店市汝南县)饱览名胜、潜心稽古、惬意会友,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愉快、最逍遥的日子。此间,他曾和天下名流苏东坡、苏子由、黄庭坚、秦少游等一同访山问道,数度登临此山。最有趣的是,大诗人黄庭坚赴任途中看望欧阳修,慕名游此山,遍访名胜,以致误了上任的时限,受到上级申斥。黄庭坚一怒之下挂冠而去,再度返回此山,玩了个痛快,而后归隐乡里一心做学问去了。
    明代,此山声名愈显,四方宾客络绎不绝。有诗坛“后五子”之称的大诗人张九一曾以东道主身份(今新蔡县人)陪同吏部尚书赵良弼、礼部尚书何启图、太仆寺卿陈晦伯、按察使刘廉卿等大员一起游览此山,留下了一札风雅秀丽的诗篇……
    毋庸继续说典,诸君恐怕早已知晓,笔者所指的这座名山乃是位于中原腹地的道家
圣山一一老乐山。
    令笔者兴奋不已的是,老乐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气度非凡的圣山,今天遇到了一群志趣高雅、应时而来的达人一一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志士仁人。
    驻马店市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开拓者们,看中了老乐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道学丈化,也瞄准了现代人崇尚文明、回归自然的时代潮流,他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义无反顾地承当起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保护老乐山自然环境、人文古迹,建设老乐山旅游生态园的历史责任。
    有了这群达人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老乐山森林公园将成为中国中部南北过渡地
带规模最大的旅游观光区,成为京深线游客进入乐山一一白云山一一桐柏山一一伏牛山黄金旅游天地的天然门户和首善去处,成为驻马店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这里将陆续推出垂钓、划船、冲浪、游泳、漂流、跑马、攀岩、滑草等众多游乐项目,恢复以“八宫二观一拜台”为代表的乐山道教古建筑群,让四方道友、远近游客、各路宾朋在名山秀水、密林幽径中舒展腰姿、轻松徜徉,与天道沟通,与先贤对话,与自然亲近,在这里加油充电、养精蓄锐、憧憬未来、筹划明天。
    您手中的《老乐山》是由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搭建的一个纸质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在乐山园丁和乐山游客之间、乐山旅游区和兄弟旅游区之间,也在不同游客之间实现快捷有效的资源共享。希望您通过这个平台更方便地见证老乐山的时代变迁,更有效地参与到老乐山旅游生态园区的建设中来。
    《老乐山》将陆续推出“乐山心语”、“乐山园区建设花絮”、 “乐山丽影”、“乐山典籍”、 “乐山论道”、 “乐山古韵”、 “乐山传说”、 “乐山聊斋”、 “观景台”、 “养生园”、 “交流互动”等栏目,多视角地展示乐山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要给《老乐山》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她应该是乐山道学、养生文化的前沿论坛,是乐山游客的掌中文化乐园。
    《老乐山》热忱欢迎各位游客积极投稿,来稿形式不拘,无论是诗、词、歌、赋、散文、随笔、摄影、书画、曲艺、小品、建议、来信,都予以欢迎。2011年本景区已经拉开序幕的重要活动有:乐山“四季采风”摄影(含DV)大奖赛, “乐山风物”征文活动(详见本刊有关启事),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勇夺大奖。
    一座圣山,一群达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一无限精彩!

 

 

 

 

 

狗不咬人,人也别“咬”狗
柳刃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是谁?
如果按照年代来说,由远至今应该是——马、鸡、羊、牛、猪、鱼……猫、狗……
如果按照如今与人类的亲密程度来看,似乎应该把以上顺序颠倒过来。
当人们在为温饱而奔波忙碌的时候,动物是人类的对手和敌人。在我们祖先的眼睛里,动物是人类的食物,你死我活,你为我活着(随时准备献身)。你为我干活,你帮我看家,你充当我的猎手……
狗不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狗凶猛,曾今咬人、吃人、终于被人制服、利用。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个不再令人发笑的笑话现在恰好可以用来做人与动物关系发展变化的有力说明。
当人类进入高级文明阶段,而地球上的物种不断加速消失时,人们终于意识到动物也是地球的主人,动物也享有生存的权利,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特别是,当人类自身出现情感需求、情感空虚、情感危机时,动物就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伙伴和玩具。
于是,便有了宠物。
所以,宠物是人与动物关系变化发展过程当中的阶段性产物。
人与动物亲密吗?
确实很亲密。北京的地产商人余索静女士共计花掉百万元的家财专用于收养被人遗弃街头巷尾的宠物狗400多只,这位女士的善良,对小动物发自内心的真爱故事,成为奇事美谈。
孩子们会把宠物当作亲密的朋友甚至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跟它们一起玩,向它们倾诉心事,这对丰富孩子的社交生活非常重要。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饲养伴侣动物,可以逐步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而喂养小动物的儿童更容易结识朋友。有个上小学的女孩就曾经这样跟我说,要是自己被同学欺负或者被老师责备,回到家里通常会跟自己养的小猫倾诉,因为小猫不会嘲笑他,不会骂她不聪明或者学习不好,不会问她考试考了多少分。可见不论孩子们受到了什么样的挫折,伴侣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心,帮助他们恢复自信。
美国人最近抛出了一个所谓的“宠物理论”认为大多数橄榄球运动员都是大狗,就像德国牧羊狗、罗特韦尔犬或者道伯曼斯犬一样,偶尔到街上干点坏事。持这种理论的人说:“运动员有时让人欣赏和理解,有时让人感到气馁。但是,他们的存在娱乐了我们。他们就像我们养的‘非人宠物’。”他们戏称,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是狗。兰斯·阿姆斯壮是一个小的、英勇的马;迈克尔·乔丹和泰格·伍兹是天鹅,美丽而凶猛;威廉姆斯姐妹是华丽的猫,按她们自己的时间表行动……
名人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宠物了,还不亲密吗?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刘海洋用硫酸烧伤黑熊事件、长期囚禁大熊活体取熊胆事件、东北虎“走穴”累死事件……这些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残酷行径难道可以用“只有人类才是地球的主宰”来解释吗?“生滚猴脑”、“活吃幼鼠”、“红烧果子狸”、“清炖蛇龟鹰”、“红扣穿山甲”……看着饭店里开出的这些菜单,你能想像出每天有多少动物惨死在厨师的手下,又有多少动物的尸体进了贪嘴的食客嘴里?为了不让狗叫,人类能够想到给狗做手术,把狗的声带切除,让它们无法通过喊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在广州居然成了时尚。为了获取熊胆,人类采用活熊取胆的技术,直接把一段钢管植入活熊的胆囊,定时抽取熊的胆汁。为防止熊抓挠植入的钢管,人们能给熊施加各种限制,使其不能活动或者不能触到导管。每到抽取胆汁时,熊便在疼痛和恐惧中惨叫不止。如此惨无人道的行为每天都在熊场中发生,有的熊注定要在这死去活来的痛苦中度过。
在这样一个人与动物感情越来越两极分化的现实世界中,关于虐待动物和善待动物的话题已经成了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些虐待动物的惨剧。一些饲养宠物的人同时也是虐待宠物的人,宠物身体好的时候,他们喜欢得不得了,而宠物一旦生病衰老,他们便狠下心来置之不理,把它们抛弃。如今被一些人称为“城市流动垃圾”的那些到处流浪并且不断生育的遗弃宠物,正是人们喜怒无常而酿出的苦果。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这地球上的主人。宽容地对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人类已经丧失对动物的关爱,这世界将会越来越寒冷。人都是有感情的,非人的动物和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情感是世界的一部分,支撑着自然,和谐着社会,使得万类霜天竟自由。谁破坏谁都是破坏自己,有道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在狗年就要至来的时候,但愿狗不再咬人,人也永远别“咬”狗。

 

 

 

民间文艺系列调研
 
                           提升乡镇传统节日文化品位
                                                             柳刃


            2011年6月4日至6日,笔者对 “我们的节日——端午2011中国(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活动”进行了实地调研。
        “中国(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活动”邀请了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四川平乐、云南和顺、安徽宏村、西递等九家知名古镇共同参加,举办了民俗文化演出、古镇保护与开发论坛、展览、传统龙舟赛等多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古镇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具有浓厚地域民俗特色的地方戏曲、民俗杂耍、民间歌舞等悉数登场,在端午假期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中国古镇(三河)民俗文化周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跨地域的规模开创了全国古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先河。


   一、丰富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是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河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曾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其目前保存的历史建筑群以清代为主,形成了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城墙、古庙宇、古炮台、古茶楼等“八古”景观,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街区肌理,木格镂窗、飞檐翘角的房屋店铺、高高挑起的马头墙,凸显“皖中徽派”建筑风格,古街上悬挂的“前有姓氏,后有郡堂”的油纸姓氏灯笼,昭示着古镇质朴敦厚的民风。
        三河民间文化丰富独特。这里是地方戏——庐剧的发源地,被称为“庐剧之乡”。著名的庐剧《小辞店》就取材于三河镇的民间逸事。传承多年的闹花船、河蚌舞、车上轿、赛龙舟等民俗文化活动,体现了融南汇北的独有民俗。三河镇的传统手工业发达,其匠人制作的羽毛扇、木杆秤等工艺品制作考究,产品远销海内外。三河古镇还是声名远扬的“美食天堂”,别具风味的民间美食茶干、米饺、米酒等,让人回味无穷,留恋忘返。
        多年来,三河镇充分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以节庆文化为抓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繁荣民间艺术。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把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与传承民间文化结合起来,连续9年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民间文化节”,采用民间庙会等形式,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唱庐剧、闹花船、舞河蚌”表演比赛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既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促进了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
        2、把节日文化活动与旅游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连续多年在节假日期间举办“美食文化节”、“旅游文化节”、“民俗摄影节”等活动,集中展示三河的民间美食、八古奇观、名人传说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塑造“安徽第一古镇”精品旅游形象。
        3、把节日文化活动与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在端午时节,连续举办4届“水文化节”,凸显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风貌,展现三河源于水、活于水的美丽传说及古镇水乡风韵,培养人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行为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二、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创新极大提升了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品位
        1、组建新型表演队伍,推出民间文艺新作。
         近年来,三河以民俗文化为基础,努力创建文化品牌,挖掘、整理民间文艺项目20个,创作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如深受群众喜爱的歌曲《亲亲你,古镇水乡》等。镇里还积极扶持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根据自发、自愿、自办的原则,成立了小南河畔艺术团、三河镇庐剧团、三河小乐队和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这些队伍和作品的涌现为不断提升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育特色文化项目,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河镇大力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三个项目获得合肥市非遗称号,10个项目获得肥西县非遗称号。在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支持帮助下,镇里请来专家指导,建成了省级民间工艺基地——安徽民间工艺展馆,吸引省内民间工艺家前来创作展示;镇上建成了庐剧博览园,全面介绍庐剧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代表剧目、传承状况,让人们充分领略庐剧之乡的风采;镇里正在规划建设李府粮仓保护区、鹊渚文化广场等历史文化旅游区,不断扩大和提升人文旅游的规模和水平;以三河历史、民俗为题材的电视剧《烟雨三河镇》也完成了剧本创作,即将开拍。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的培育,增强了三河古镇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不断提升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
        3、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为全面提升文化品位积聚人才。
        在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三河大力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羽毛扇是三河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在镇里制扇作坊旁长大的丁政泉从小喜爱这门手艺,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成长为羽毛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镇里先后送他到合肥市和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开阔视野,增长学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丁政泉不仅熟练掌握了羽毛扇制作的13道传统工艺流程,还在羽毛扇材料、制作工艺上大胆创新,如通过增加扇子杆部的密度和使用新型环保粘合剂,在扇面上成功绘制出山水、花鸟图画,改变了传统羽毛扇单一色调的模式,增加了羽毛扇品种,丰富了羽毛扇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收藏者的喜爱,丁政泉首创的“皖云青”牌羽毛扇成为古镇著名的文化品牌。如今,以丁政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活跃在三河镇,他们吸引了省内外一批工艺家、艺术家来到古镇开展创作,为全面提升古镇的文化品位积聚了人气。


     三、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呈现出新的乡镇节日文化活动特色
        2011中国古镇(三河)民俗文化周在内容、组织方式和规模上都比以往有所突破,在乡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创新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在中国民协的指导支持下,这次活动纳入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文化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9大名镇参加,安徽省民协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等做出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使整个活动的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参加活动的各地古镇代表和来宾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规格高、内容新、规模大,开创了全国古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先河。
        2、此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国家旅游局旅游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名城研究所和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围绕古镇的规划与保护、旅游与开发等内容作了高水平的专题学术报告,对于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各地古镇代表与专家和同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论坛既学到了先进的理论知识,又了解到了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最新政策法规和相关信息,还与专家和各地同行们围绕古镇建筑、历史文化、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未来古镇的开发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了探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3、此次活动中,由三河古镇发起,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四川平乐、云南和顺,安徽宏村、西递、万安、水东、毛坦厂等9个古镇共同参与,成立了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并通过了《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章程》。章程规定,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每年将举办两次合作交流活动。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国内第一个新型的古镇文化联合体诞生,建立起了古镇交流、合作、竞争的联合发展机制,这对于今后古镇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三河古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提出的新需求及其对策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呈现出了新的乡镇节日文化活动特色,也对进一步搞好乡镇节日文化活动提出了新的需求。
        1、加强指导和规划,不断提升乡镇传统节日文化品位。在乡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无论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还是在节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都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专业团体的具体指导下,精心谋划,妥善安排,需要各方面的专家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是乡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需求。在这个方面,各级文联和艺术家协会大有可为。
        2、对《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进行跟踪研究和全面指导。
        此次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成立的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是一个极具创新机制的新型基层文化联合体,蕴含着交流、合作、竞争等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创造出更多古镇发展的新元素、新事物。因此,对这个组织应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和相关的业务指导,使其充分发挥交流的平台、展示的窗口、培训的基地、创新的加速器等促进古镇综合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古镇代表们对中国民协提出的殷切希望。
        3、加强城乡互动,为乡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输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吸引了大批周边城市的游客,古镇成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聚合地。古镇代表们在论坛上说,现在是把民间乡土艺术请进了城镇,还应当把城市文化送下乡,在传统节日里,把城市高雅艺术送到乡镇,让著名的艺术家走进乡镇,这会为乡镇传统文化节日输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更好地提升乡镇传统节日的文化品位。

 

 

 

 

                          合肥三河古镇民俗节庆照片

 

                                       古镇闹春

 

 

 

 

 

                                                    

 

 

                                                三河花灯

 

 

 

 

 

 

 

                                             水乡龙舟赛

 

 

 

 

                               中国安徽庐剧发源地三河

 

 

 

 

                                     古街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