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1-12
一座圣山,一群达人
民间文艺系列调研
提升乡镇传统节日文化品位
柳刃
2011年6月4日至6日,笔者对 “我们的节日——端午2011中国(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活动”进行了实地调研。
“中国(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活动”邀请了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四川平乐、云南和顺、安徽宏村、西递等九家知名古镇共同参加,举办了民俗文化演出、古镇保护与开发论坛、展览、传统龙舟赛等多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古镇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具有浓厚地域民俗特色的地方戏曲、民俗杂耍、民间歌舞等悉数登场,在端午假期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中国古镇(三河)民俗文化周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跨地域的规模开创了全国古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先河。
一、丰富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是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河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曾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其目前保存的历史建筑群以清代为主,形成了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城墙、古庙宇、古炮台、古茶楼等“八古”景观,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街区肌理,木格镂窗、飞檐翘角的房屋店铺、高高挑起的马头墙,凸显“皖中徽派”建筑风格,古街上悬挂的“前有姓氏,后有郡堂”的油纸姓氏灯笼,昭示着古镇质朴敦厚的民风。
三河民间文化丰富独特。这里是地方戏——庐剧的发源地,被称为“庐剧之乡”。著名的庐剧《小辞店》就取材于三河镇的民间逸事。传承多年的闹花船、河蚌舞、车上轿、赛龙舟等民俗文化活动,体现了融南汇北的独有民俗。三河镇的传统手工业发达,其匠人制作的羽毛扇、木杆秤等工艺品制作考究,产品远销海内外。三河古镇还是声名远扬的“美食天堂”,别具风味的民间美食茶干、米饺、米酒等,让人回味无穷,留恋忘返。
多年来,三河镇充分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以节庆文化为抓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繁荣民间艺术。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把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与传承民间文化结合起来,连续9年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民间文化节”,采用民间庙会等形式,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唱庐剧、闹花船、舞河蚌”表演比赛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既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促进了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
2、把节日文化活动与旅游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连续多年在节假日期间举办“美食文化节”、“旅游文化节”、“民俗摄影节”等活动,集中展示三河的民间美食、八古奇观、名人传说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塑造“安徽第一古镇”精品旅游形象。
3、把节日文化活动与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在端午时节,连续举办4届“水文化节”,凸显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风貌,展现三河源于水、活于水的美丽传说及古镇水乡风韵,培养人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行为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二、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创新极大提升了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品位
1、组建新型表演队伍,推出民间文艺新作。
近年来,三河以民俗文化为基础,努力创建文化品牌,挖掘、整理民间文艺项目20个,创作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如深受群众喜爱的歌曲《亲亲你,古镇水乡》等。镇里还积极扶持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根据自发、自愿、自办的原则,成立了小南河畔艺术团、三河镇庐剧团、三河小乐队和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这些队伍和作品的涌现为不断提升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育特色文化项目,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河镇大力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三个项目获得合肥市非遗称号,10个项目获得肥西县非遗称号。在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支持帮助下,镇里请来专家指导,建成了省级民间工艺基地——安徽民间工艺展馆,吸引省内民间工艺家前来创作展示;镇上建成了庐剧博览园,全面介绍庐剧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代表剧目、传承状况,让人们充分领略庐剧之乡的风采;镇里正在规划建设李府粮仓保护区、鹊渚文化广场等历史文化旅游区,不断扩大和提升人文旅游的规模和水平;以三河历史、民俗为题材的电视剧《烟雨三河镇》也完成了剧本创作,即将开拍。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的培育,增强了三河古镇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不断提升三河古镇节日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
3、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为全面提升文化品位积聚人才。
在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三河大力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羽毛扇是三河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在镇里制扇作坊旁长大的丁政泉从小喜爱这门手艺,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成长为羽毛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镇里先后送他到合肥市和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开阔视野,增长学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丁政泉不仅熟练掌握了羽毛扇制作的13道传统工艺流程,还在羽毛扇材料、制作工艺上大胆创新,如通过增加扇子杆部的密度和使用新型环保粘合剂,在扇面上成功绘制出山水、花鸟图画,改变了传统羽毛扇单一色调的模式,增加了羽毛扇品种,丰富了羽毛扇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收藏者的喜爱,丁政泉首创的“皖云青”牌羽毛扇成为古镇著名的文化品牌。如今,以丁政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活跃在三河镇,他们吸引了省内外一批工艺家、艺术家来到古镇开展创作,为全面提升古镇的文化品位积聚了人气。
三、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呈现出新的乡镇节日文化活动特色
2011中国古镇(三河)民俗文化周在内容、组织方式和规模上都比以往有所突破,在乡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创新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在中国民协的指导支持下,这次活动纳入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文化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9大名镇参加,安徽省民协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等做出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使整个活动的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参加活动的各地古镇代表和来宾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规格高、内容新、规模大,开创了全国古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先河。
2、此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国家旅游局旅游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名城研究所和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围绕古镇的规划与保护、旅游与开发等内容作了高水平的专题学术报告,对于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各地古镇代表与专家和同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论坛既学到了先进的理论知识,又了解到了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最新政策法规和相关信息,还与专家和各地同行们围绕古镇建筑、历史文化、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未来古镇的开发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了探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3、此次活动中,由三河古镇发起,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四川平乐、云南和顺,安徽宏村、西递、万安、水东、毛坦厂等9个古镇共同参与,成立了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并通过了《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章程》。章程规定,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每年将举办两次合作交流活动。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国内第一个新型的古镇文化联合体诞生,建立起了古镇交流、合作、竞争的联合发展机制,这对于今后古镇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三河古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提出的新需求及其对策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呈现出了新的乡镇节日文化活动特色,也对进一步搞好乡镇节日文化活动提出了新的需求。
1、加强指导和规划,不断提升乡镇传统节日文化品位。在乡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无论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还是在节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都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专业团体的具体指导下,精心谋划,妥善安排,需要各方面的专家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是乡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需求。在这个方面,各级文联和艺术家协会大有可为。
2、对《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进行跟踪研究和全面指导。
此次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成立的中国古镇民俗文化合作组织,是一个极具创新机制的新型基层文化联合体,蕴含着交流、合作、竞争等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创造出更多古镇发展的新元素、新事物。因此,对这个组织应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和相关的业务指导,使其充分发挥交流的平台、展示的窗口、培训的基地、创新的加速器等促进古镇综合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古镇代表们对中国民协提出的殷切希望。
3、加强城乡互动,为乡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输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周吸引了大批周边城市的游客,古镇成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聚合地。古镇代表们在论坛上说,现在是把民间乡土艺术请进了城镇,还应当把城市文化送下乡,在传统节日里,把城市高雅艺术送到乡镇,让著名的艺术家走进乡镇,这会为乡镇传统文化节日输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更好地提升乡镇传统节日的文化品位。
合肥三河古镇民俗节庆照片
古镇闹春
三河花灯
水乡龙舟赛
中国安徽庐剧发源地三河
古街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