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古语说“阳气送冬春,春打六九头”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标志着 一年农耕开始的节日。而牛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耕作工具,所以,“打春牛”是知县每年立春时举行的一项劝民农桑的政务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牛是农家宝,耕田少不了”,一句农诊高度肯定了牛的重要性。每到立春节气,过去官府都会举行“鞭春牛”仪式,以示春耕开始,以兆丰年。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得打春牛这一民俗传播很厂。清朝雍正帝在位13年间,除了第一年外,其余每年都会去先农坛祭祀和犁耕田地。到了雍正四年,他又要求全国各级官员都要亲行耕藉礼,称“朕欲令地方守土之官,行耕藉之礼,使之稼稽之间,悉农民之苦,量天时之雨睛,察地力之肥硕。”从此,每年立春时,县级官吏、敲锣打鼓,抬着纸扎的春牛,从县署行至先农坛,沿路的百姓,家家户户鸣放鞭炮,并将米、豆抛向耕牛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斗满粮足。鞭春之后,牛肚子流出的谷粒抢回来,放在自家的仓库里,预祝今年必然五谷丰登。在四川涪州,打春牛后,官府也要保存春牛的一部分,以祈丰年,“鞭牛碎,将牛首留之库内,以贮丰余。”古时农业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立春又是新的一年生产生活之始,为此人们还赋予了立春安康兴旺之意。在唐代出现了抢春的习俗。“抢春”就是观看打春的民众在春牛被打碎之后争抢春牛土,认为春牛土可以给家庭带来吉祥,浙江地区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之后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打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里,表示牛畜兴旺。春牛和牛鞭子作为鞭春牛的主要道具,也被作为吉祥的物品用以馈赠。 《西湖游览志馀》记载杭州一带的立春礼仪: 鞭牛而碎之,随以彩鞭土牛分送上官乡达。现在,绝大部分没有了这个风俗,但与“打春牛”相关的舞春牛,闹春牛等民俗活动还在继续,而且寓意更加深刻。
内乡县县衙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