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二十四节气>节气权威解读

节气权威解读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特质

时间:2022-03-16

 

二十四节气具有丰富的的科学、哲学和文化内涵,包含着中国人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国古代科学实践的重要体现。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但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就表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中国古人通过“立竿见影”的方式,在持续性的测量日影变化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日影长短与寒来暑往的关系,总结出周年变化及其一年四季的时间转换规律。因此,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根基在于对日影的科学观测和四季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还与北斗的运行、月亮的运行、二十八宿的度数、十二律的长度、十二月令等有关宇宙和自然界的知识紧密关联,这在《淮南子》等众多古籍中可以得到佐证。在观测天象变化的同时,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作物的春生夏长和动物的繁衍生息,认知了农事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联,这在二十四节气以及与之对应的七十二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在长期“仰观天宇”和“俯察大地”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呈现出了古人观察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智慧和创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对生产生活仍然发挥着有力的指导作用。

二十四节气包含着深邃的哲学内涵,体现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日月之行,四时皆有常法”,二十四节气构建的传统时间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整体的宇宙观,古人认识到季节流转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动物生息和人们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二十四节气构建了一个四季轮转、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时间系统,形成了一个“圆”,各个节气的交替推动着阴阳的流转,中国古人对阴阳流转现象的哲学认识和生命体悟,深刻影响着我们千百年来的思维方式和形式准则。

二十四节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时间制度与文化体系的综合体。二十四节气包含着口头文学、民俗节庆、人生礼仪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共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有些节气还演变成为全国性的重大节日,其文化内涵变得愈加丰富。

 

 

 

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研究员

 

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主任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长

 

隋斌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法学(民俗学)博士

张建军